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水廓
定義與命名
水廓為中醫眼科八廓之一,以自然界物質現象「水」為名,又稱坎廓、坎水廓或津液廓,首見於《銀海精微》。其理論基礎結合《易經》八卦方位,坎卦屬北方,象徵水,故與人體水液代謝相關的臟腑(腎與膀胱)相應。
歷代醫家論述
- 《審視瑤函》
以白睛(氣輪)血絡分布為辨證依據,提出:「坎正北方,絡通膀胱之腑,臟屬腎。」強調水廓與腎、膀胱的經絡聯繫,病理上可反映二者功能失調。 - 《醫宗金鑒·眼科心法要訣》
明確指出:「水廓即水輪也。」水輪於五輪學說中屬腎,因腎與膀胱相表裡,故水廓病變可分為兩層:- 輪病(水輪):主腎虛,如視物昏花、瞳神疾患。
- 廓病(水廓):主膀胱實熱,如目赤腫痛、淚液異常。
-
《目經大成》
補充水廓與「神膏」(眼球內透明膠狀物)相關,謂:「坎為神膏,絡通膀胱三腑,臟屬於腎。」暗示水液代謝異常可能影響眼內組織。 - 《張氏醫通》
提出「腎之府為水廓」,但註明「有名無位」,反映八廓定位在歷代存在爭議,部分醫家認為其為功能分區,非具體解剖位置。 - 陳達夫《中醫眼科法要》
將水廓具體定位於白睛正下方,歸屬膀胱,進一步強調整體與局部的對應關係。
臟腑歸屬與生理病理
- 臟屬腎:腎主水,藏精,水廓異常可反映腎精不足(如目暗不明)或腎陽虛衰(如畏光流淚)。
- 腑屬膀胱:膀胱主津液氣化,水廓血絡瘀滯或充血,多與膀胱濕熱(如小便短赤伴目澀)相關。
臨床意義
水廓理論用於辨證眼疾與全身關係,例如:
- 腎陰虛:水輪失養,見乾眼、視力減退,水廓血絡細弱。
- 膀胱實熱:水廓血絡怒張,伴目赤、溢淚,甚則排尿灼痛。
學術爭議
歷代對水廓的「有形定位」看法不一,或主無形氣化(如《張氏醫通》),或主白睛分部(如陳達夫),然其核心仍在於臟腑經絡的整體聯繫,為中醫眼科獨特診察體系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