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水逆,病名。《傷寒論.辨太陽病[^ref-太陽病]脈證並治》:「(太陽)中風發熱,六七日不解而煩,有表裡證,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者,名曰水逆。」因內有伏飲所致,治宜通陽利水,用五苓散。《傷寒論條辨》卷一:「伏飲內作,故外者不得入也。蓋飲亦水也,以水得水,涌溢而為格拒,所以謂之曰水逆也。」
水逆是指太陽病六七日不解,表裡證俱見,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,因內有伏飲所致。伏飲是指內有水飲,不浮於表,不顯於外,但內在體內,與陽氣相搏,陽氣不得宣發,則出現表裡證俱見,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等症狀。
水逆的治療,宜通陽利水,用五苓散。五苓散由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桂枝組成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豬苓、茯苓、澤瀉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,白朮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,桂枝具有發汗解肌的作用。五苓散可以將體內的伏飲排出體外,從而緩解水逆的症狀。
水逆的預防,可以從飲食方面入手,平時要少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的食物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以保持腸胃的通暢。另外,還要注意勞逸結合,不要過度勞累,以免耗傷陽氣。如果出現水逆的症狀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