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水疝

水疝為中醫病名,指陰囊因水濕積聚而腫脹之證候,首見於《儒門事親》卷二。其成因多與水濕下注或外感風寒濕邪有關,致使陰囊氣化不利,水液停滯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水濕下注:因脾腎陽虛,運化失職,水濕內停,下注陰囊。
  2. 外邪侵襲:風寒濕邪客於肝經,循經下擾陰器,阻遏氣機,水液不化而積聚。
  3. 氣滯水停:情志不暢或勞傷筋脈,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水濕結聚陰囊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陰囊腫脹疼痛,皮色不變,觸之柔軟如囊盛水。
  • 表面光亮如水晶,或伴陰部汗出濕冷。
  • 偶見瘙癢,破潰後滲出黃水;若水濕壅盛,按壓小腹可聞水聲。
  • 病程久者,陰囊腫大下垂,行動不便,然多不伴紅熱之象。

證型辨治

  1. 氣滯水停證
    • 症見陰囊脹滿,按之凹陷,情志不舒時加重。
    • 治宜疏肝理氣、利水消腫,方用柴胡疏肝散五苓散加減。
  2. 寒濕凝滯證
    • 陰囊冷痛,得溫則緩,舌苔白膩。
    • 治宜溫散寒濕、化氣行水,方用禹功散(黑牽牛、茴香、生薑汁)或真武湯加減。
  3. 脾虛濕盛證
    • 腫勢綿綿,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。
    • 治宜健脾滲濕,方用參苓白朮散防己黃芪湯

外治與手術

  • 若水濕壅盛,可配合穿刺放液以緩急,但易復發。
  • 頑固不癒者,古稱「癲疝」,可考慮外科結紮或鞘膜翻轉術,此類治法於《外科正宗》等古籍亦有記載。

相關西醫疾病
水疝相當於現代醫學之睪丸鞘膜積液陰囊水腫,多因鞘膜分泌過量或吸收障礙所致。然中醫治療著重調理氣化功能,與西醫局部處置思路迥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