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蛇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水蛇頭
病名:水蛇頭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「疔瘡」之一種,專指發於手指末端之疔毒。此症首載於清代高秉鈞所著《瘍科心得集》卷上,因患處腫脹光亮、形似蛇頭,且常伴水泡,故得「水蛇頭」或「水蛇頭疔」之名,亦歸類於「指疔」範疇。
病因病機:
中醫認為,水蛇頭多因外感火毒濕熱,或內蘊血熱,加之局部破損染毒,致使氣血壅滯、經絡阻塞而成。其毒邪聚於指端,鬱而化火,灼傷皮肉,故見紅腫熱痛;濕熱交蒸,則發為透亮水泡,內含黃濁毒水。
臨床表現:
- 局部症狀:手指末端突發腫脹,皮色焮紅,觸之灼熱,疼痛劇烈,甚則搏動性跳痛。
- 特徵性病變:患處可見單個或多個黃色水泡,泡壁薄而光亮,內蓄毒液,形如蛇頭之狀。
- 重症發展:若毒邪熾盛,可深入筋骨,致指甲下潰膿(甲癰),或蔓延至指節,引發「蛇節疔」(化膿性指頭炎)。
治法:
- 外治:
- 刺泡排毒:以鋒針(三棱針)火燒消毒後,輕刺水泡底部,放出黃水,緩解局部張力。
- 藥敷:初期可敷清熱解毒之品,如鮮蒲公英搗爛外敷,或金黃散(《醫宗金鑒》方)調蜜塗患處。
- 內治:
- 清熱解毒:方選五味消毒飲(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)加減,佐以活血通絡之品如當歸尾、赤芍。
- 瀉火利濕:若兼見舌苔黃膩、脈滑數,可合黃連解毒湯,加強瀉火化濕之力。
古籍補充:
《瘍醫大全》提及:「指疔毒甚者,急宜刺破,遲則筋骨爛壞。」強調此症需及早外泄毒邪,以防腐骨傷筋。而《外科正宗》亦載「指疔」治法,主張內外合治,尤重清熱涼血。
水蛇頭一症,雖病位局限,然毒勢迅猛,臨證須辨其輕重,分而治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