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水衣
水衣為中醫產科名詞,首見於謝文祥所著之《救產全書》,其義同於「胞衣」,即現代醫學所稱之「胎盤」與附屬之胎膜組織。於中醫理論中,胞衣與婦人妊娠、分娩密切相關,不僅為胎兒孕育之載體,亦具特定藥用價值,故歷代醫家對其生理、病理及臨床應用多有探討。
中醫理論基礎
胞衣(水衣)屬奇恆之腑,為胎元賴以生長之根本。《靈樞·經脈》提及「人始生,先成精」,而胞衣乃精血所聚,為母體與胎兒氣血交通之樞紐。其功能主司胎兒營養輸布、代謝廢物排泄,並具屏障之用,故《婦人大全良方》稱其「繫胎之絡」。中醫認為,胞衣之形成與衝任二脈關係密切,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,二者協調則胞衣得養,胎元穩固。
臨床應用與藥用
胞衣乾燥後稱「紫河車」,自古為補益要藥,性甘鹹溫,歸肺、肝、腎經,具益氣養血、補腎填精之效,常用於虛勞羸瘦、氣血不足、不孕不育等證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載其「治男女一切虛損勞極」,並詳述其炮製之法。然須注意,傳統用法多經特殊處理,現代中藥學亦發展出相關製劑以確保療效與安全性。
相關名詞辨析
古籍中「胞衣」亦稱「胎衣」、「人胞」,而「水衣」之名,或取其濡養胎兒如水潤物之象。另與「惡露」概念相異,後者指產後排出之餘血濁液,屬產後病理範疇,而胞衣為妊娠生理結構。
此名詞之記載,反映中醫對婦科生理之細微觀察,並體現傳統醫學對人體組織「物盡其用」的整體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