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水運之中醫詳解

水運為中醫運氣學說中「五運」之一,與五行之「水」相應,主掌人體腎、膀胱等水液代謝系統,亦關聯自然界寒氣、冬季及北方方位。

水運之天干配屬

根據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所載:「丙辛之歲,水運統之。」十天干中,丙屬陽,辛屬陰,故逢丙年為「陽水」,辛年為「陰水」。陽水之年,水氣過盛,易現寒濕之病;陰水之年,水氣不足,多見燥熱之症。

水運與六氣關係

水運常與「太陽寒水」之氣相合。若水運太過(如丙年),寒氣流行,易傷心火,臨床可見心悸、水腫、關節冷痛等症;水運不及(如辛年),則土濕乘之,易現腹瀉、倦怠或腎氣不固之候。

水運對人體之影響

  1. 生理層面:水運主藏,與腎精相關,統攝生長發育與生殖功能。水運調和時,骨髓充盈,耳聰齒固;失調則腰膝痠軟、早衰。
  2. 病理層面:水運異常易致「寒」與「濕」為患。如陽水之年,寒邪犯表,多傷太陽經;陰水之年,腎虛不化,水濕內停,可生痰飲。

水運與方藥運用

歷代醫家重視水運變化以調整治法。如陽水之年,宜溫陽化氣,選用真武湯、苓桂朮甘湯等;陰水之年,需滋腎利水,方如濟生腎氣丸。針灸則多取腎俞、太谿等穴以調水運。

水運之說,深植於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理論,透過干支推演與病機結合,為臨床辨治提供重要參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