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中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水中病(水毒病)

水中病是指由於水液代謝障礙,導致水液停聚,水濕內停,水毒內生,從而導致水液泛濫,出現水腫和皮膚水腫等症狀的病證。

病因病機

以下是水中病的主要病因:

1.飲食不節,過量攝取肥甘厚味的食物,損傷脾胃,導致水液停滯,出現水腫等症狀。 2.體虛久病,脾腎陽虛,水液代謝異常,出現水腫等症狀。 3.感受外邪,例如風寒,寒邪侵入肌表,阻塞經絡,使水液無法外泄,導致水腫等症狀。 4.感受濕熱邪氣,濕熱蘊蒸,阻滯脾胃,使脾失健運,水液停滯,出現水腫等症狀。

臨床表現

水中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如下:

1.水腫:水腫是水中病的主要臨床表現,常見於四肢、面部、腹部等部位。輕度水腫時,皮膚彈性減退;重度水腫時,皮膚緊張、光滑,具有蠟狀特徵。 2.皮膚水腫:水中病患者通常皮膚水腫,皮膚緊繃、光澤亮潤,類似蠟狀。 3.其他症狀:水中病患者還可能出現頭暈、頭痛、乏力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瀉等症狀。

診斷與鑑別診斷

水中病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水腫、皮膚水腫,以及其他症狀。鑑別診斷主要與以下疾病進行區分:

1.腎炎:腎炎患者可能出現水腫,但水腫主要位於眼瞼、下肢等部位,皮膚非緊繃、光滑。 2.心力衰竭: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現水腫,但水腫多見於下肢,皮膚非緊繃、光滑。 3.肝硬化: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現水腫,但水腫多見於下肢,皮膚非緊繃、光滑。

治療

治療水中病的主要方法是健脾利水,化濕消腫。經常使用的方劑包括:

1.五苓散:由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和桂枝組成,具有健脾利水、化濕消腫的功效,適用於水中病患者。 2.真武湯:由附子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乾薑和生薑組成,具有溫陽利水、化濕消腫的功效,適用於水中病患者。 3.防己黃連湯:由防己、黃連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和大棗組成,具有清熱利濕、化濕消腫的功效,適用於水中病患者。

預防

預防水中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
1.飲食宜清淡,減少肥甘厚味的攝入,多食蔬菜水果。 2.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 3.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 4.進行適量的鍛煉,增強身體素質。

水中病在中醫學中常見,其病因病機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不一致。因此,在治療水中病時,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,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