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字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水字形指診法詳述

水字形為中醫小兒指診十三形之一,其特徵為三條脈紋並行顯現於食指風關、氣關、命關三部位,形似水流並行,故名「水字形」。此指形主候驚風、食積等證,反映小兒肝脾功能失調與氣機紊亂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三關脈象解析

    • 風關見水字形:多因外感風邪引動肝風,或乳食停滯化熱,症見煩躁啼哭、睡臥不寧。
    • 氣關脈紋顯著:提示食積化熱,脾胃運化受阻,可伴見腹脹、口臭、大便酸腐。
    • 命關脈現:若延伸至命關,則病勢深入,恐見高熱驚厥、抽搐等急候,屬「驚風」重證。
  2. 病機與證候聯繫

    • 驚風:肝風內動,水字形脈多兼見青紫紋路。《幼幼集成》云:「三關紋如水字,肝風犯脾,當辨陰陽。」陽驚者紋色赤紫,陰驚者紋青白。
    • 食積:脾失健運,脈紋多黃滯。《小兒藥證直訣》指出:「三脈平行而色濁,乳食傷脾,當消導和中。」若兼見魚刺形紋,則為積久成疳之兆。

古籍佐證
《小兒推拿廣意》記載:「水字紋形,三道平行,風關見之主客忤,氣關現者傷飲食。」明代《保嬰撮要》進一步闡述:「水形紋貫三關者,急驚之兆,宜平肝息風;若止見氣關,調脾消積為要。」

臨床鑑別

  • 水字形與「乙字形」差異:乙字紋單支曲折,主驚嚇犯胃;水字紋三脈並行,病機更深。
  • 與「流珠形」區別:流珠紋點狀連綴,多主熱毒;水字紋線形平行,偏重氣滯風動。

此指形診斷需結合四診合參,尤重望神色、聞啼聲、問乳哺史,以辨驚風屬虛實、食積分新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