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齒牙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齒牙
齒牙為中醫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神灸經綸》,乃「頰車」之異稱。頰車穴屬足陽明胃經,位於面部,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(中指),當咀嚼時咬肌隆起、按之凹陷處。此穴為治療口腔、頜面疾患之要穴,亦廣泛運用於經絡辨證與針灸臨床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歸屬
頰車穴隸屬足陽明胃經,《靈樞·經脈》載:「胃足陽明之脈……下循鼻外,入上齒中,還出挾口環唇,下交承漿。」齒牙(頰車)位於胃經循行路線上,與上齒、下頜直接相關,故主治齒痛、口噤等症。 -
穴性與功能
- 通絡止痛:針刺或艾灸頰車可疏泄胃經風火,緩解牙齦腫痛、頰腫及三叉神經痛。
- 開闔頜關:治療口眼喎斜(面癱)、口噤不開,常配伍地倉、合谷等穴,以調和氣血、舒筋活絡。
- 消腫散結:古代醫籍記載,此穴可治癰疽發頤(腮腺炎),取其局部通調氣血之效。
臨床應用
- 牙科疾患:風火牙痛、齲齒疼痛,配內庭、合谷以清胃瀉火。
- 面頰病症:面神經麻痺、咀嚼肌痙攣,配合陽白、四白以疏風通絡。
- 外感熱病:傷寒頤腫(流行性腮腺炎),刺血或灸療可助解毒散結。
古籍考據
《針灸甲乙經》述:「頰車,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,開口有孔。」指出其定位與取穴法;《類經圖翼》進一步闡明其治「中風口噤、牙關不開」。歷代醫家多將齒牙(頰車)與頭面陽明經氣相聯繫,強調其調和局部氣血、祛邪外出的作用。
此穴名「齒牙」,既反映其與齒部疾患有密切關聯,亦體現中醫「以部位命名」的取穴思維。透過針灸或按摩刺激,可調動胃經氣血,達到治療目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