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順逆生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順逆生翳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記載於《世醫得效方》卷十六。此症以翳膜(眼球表面之混濁組織)生長方向區分順逆,並據此判斷病情輕重與預後。
病機與特徵
- 順生翳:
翳膜自下方向上生長,屬「順證」。中醫認為,此為氣血運行順應經絡方向,邪氣較易驅散,故病情較輕,治療相對容易。 - 逆生翳:
翳膜自上方向下蔓延,屬「逆證」。因違反經絡氣血正常循行,邪氣內陷難出,病勢纏綿,治療難度較高,預後較差。
理論依據
此症與「五輪學說」相關,尤其涉及「風輪」(角膜與虹膜)及「氣輪」(結膜與鞏膜)病變。翳膜生長方向反映體內氣血盛衰與邪正消長:
- 順證:氣血尚足,正氣能托邪外達。
- 逆證:正虛邪盛,氣血逆亂,翳障內侵。
辨證要點
- 順逆分型:觀察翳膜起始位置及擴展趨勢。
- 兼症:結合眼紅、疼痛、畏光及全身症狀(如舌脈)辨別虛實寒熱。
相關文獻
《世醫得效方》指出:「翳自上而生下者為逆,自下生上者為順,逆則難治,順則易安。」後世醫家如《銀海精微》進一步闡述,逆順生翳與肝膽鬱火、脾胃濕熱或陰虛火旺等病機相關,治療需分標本緩急。
延伸探討
此症與「冰瑕翳」、「雲翳」等均屬外障眼病,但順逆生翳特重「病勢動態」,為中醫獨特辨證思維,體現「天人相應」與「經絡氣機」理論在眼科之應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