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瞤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瞤瘛

瞤瘛,是指肌肉掣動而抽搐,或眼皮跳動而引急。

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:「筋骨並闢,肉瞤瘛,目視(目巟)(目巟)。」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:「厥氣上行,面如浮埃,目乃瞤瘛。」

瞤瘛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,多見於中風、中暑、驚風等疾病。其主要表現為肌肉抽搐、眼皮跳動、面色蒼白、四肢冰冷等。

瞤瘛的病因多與外感風寒、內傷痰濕、氣血虧虛等因素有關。外感風寒,可導致肌肉寒凝、失於濡養,而出現瞤瘛;內傷痰濕,可導致痰濁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而出現瞤瘛;氣血虧虛,可導致氣血不足、筋脈失養,而出現瞤瘛。

瞤瘛的治療,應根據其病因、病性、病位等進行辨證施治。外感風寒者,可用辛溫解表、散寒祛濕之法;內傷痰濕者,可用化痰祛濕、健脾利水之法;氣血虧虛者,可用補氣養血、活血通絡之法。

瞤瘛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避免暴飲暴食。
  3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瞤瘛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瞤瘛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