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齒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齒齘

齒齘是一種病證。在《雜病源流犀燭》中有相關紀錄。又稱為齘齒、嚙齒、嘎齒。《蘭臺軌範》中提到:「齒齘者,睡眠時牙齒相互磨切……」小孩子在睡覺時出現齒齘可能是因為有寄生蟲。一般情況下,齒齘可能是由心胃火熱或是血氣虛,邪氣侵擾到牙齒部位所引起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心胃火熱:多因飲食不節制,過量攝取辛辣、肥甘食物,或是因情志不遂導致肝火侵及胃,引發胃部火熱。這種火熱會灼傷津液,津液被灼傷之後,會轉化成乾燥的火熱,透過經絡攀升,灼傷牙齦,引起牙齦腫痛,牙齒鬆動,喪失正常的咬合能力,睡眠時牙齒互相磨擦,這種情況就是齒齘的症狀。

  2. 血氣虛:多因長時間患病體虛,或是老年體衰,或是產後失血過多,或是大量失血,或是長期病耗氣血,使得氣血不足,不能滋養牙齒。牙齒失去滋養,變得乾燥而脆弱,睡眠時牙齒互相磨擦,就是齒齘的症狀;

  3. 邪氣入侵牙車筋脈:多因外感瘴疫等疾病引起的邪氣,侵入到肝經和胃經,或是蛔蟲侵入牙車筋脈,導致牙齒相互磨擦,這也是齒齘的症狀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心胃火熱型:牙齒鬆動,咬合無力,牙齦腫痛,牙齒相互磨擦,口乾口苦,小便黃赤,大便祕結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
  2. 血氣虛型:牙齒鬆動,咬合無力,牙齒相互磨擦,面色蒼白,頭暈目眩,心悸氣短,倦怠乏力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
  3. 邪氣入侵牙車筋脈型:牙齒鬆動,咬合無力,牙齒相互磨擦,發熱惡寒,頭痛身痛,煩躁不安,大便溏泄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
診斷治療

  1. 心胃火熱型:治療時應清潔胃部並且瀉除火熱,可以使用清胃散進行治療。

  2. 血氣虛型:治療時應補益氣血,可以使用八珍湯進行治療。

  3. 邪氣入侵牙車筋脈型:治療時應清除邪氣並解毒,可以使用清瘟敗毒飲經適當加減進行治療。

預防保健

為了避免出現齒齘的情況,可以做以下的預防保健措施:

  1. 飲食宜清淡,減少攝取辛辣、肥甘食物,避免暴飲暴食;
  2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志不順;
  3. 注意口腔衛生,勤刷牙漱口,保持口腔清潔;
  4. 定期檢查口腔,及早發現和治療口腔疾病;
  5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