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嗽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嗽血

證名。見於《證治要訣·諸血門》。

  1. 與咳血之異同
    《症因脈治》卷二云:「咳血即嗽血。」然二者雖同屬肺系出血,臨床表現卻有差異。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進一步辨析:「咳血、嗽血皆從肺竅中出,雖若同類而實有不同也。蓋咳血者少痰,其出較難;嗽血者多痰,其出較易。」此處「嗽血」特指咳聲輕淺、痰多而痰中帶血之證,與咳血之乾咳少痰、血出艱澀有別。
  2. 病因病機
    嗽血可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:

    • 外感嗽血:多因風熱或燥邪犯肺,灼傷肺絡,痰熱壅盛,血隨痰出。
    • 內傷嗽血:常因陰虛火旺、肝火犯肺,或脾虛失統所致。陰虛者肺絡失養,虛火灼絡;脾虛者氣不攝血,兼見痰濕內停。
  3. 辨證論治

    • 痰熱壅肺:症見痰黃稠帶血、胸悶氣促,宜清肺化痰、涼血止血,方用貝母栝樓散加減,或配合海浮石、竹瀝等清化熱痰。
    • 陰虛肺燥:痰少質黏、血色鮮紅,伴顴紅盜汗,治宜養陰潤肺,如百合固金湯佐阿膠、白及以滋陰止血。
    • 脾虛失統:痰多色白、血絲淡紅,兼食少便溏,當健脾益氣、化痰攝血,選用六君子湯加桑白皮、五味子;若兼肝鬱化火,可合逍遙散疏肝健脾。
  4. 相關疾病
    嗽血可見於多種肺系疾患,如肺癆(肺結核)肺癰(肺膿瘍)支氣管擴張,或氣管結核等,其病機多與痰、火、虛交雜相關。

附註:嗽血與咳血雖常混稱,然細究之,病位、病性及治法均有側重,臨床須詳辨痰血之多寡、咳嗽之輕重,方能準確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