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絲風內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絲風內障
病證名,首載於《雜病·證治準繩》。《張氏醫通·卷八》進一步闡述:「視瞳神內隱隱然,若有一絲橫經或斜經於內。自視全物亦有如碎路者。」此證因風邪侵襲目絡,鬱遏真氣,導致目絡氣血運行不暢,光華受損,故見視物碎裂、瞳神內有絲狀影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絲風內障多因肝腎陰虛,風邪乘虛上擾目絡,或情志鬱結、氣滯血瘀所致。風性善行數變,易襲陽位,目為肝之竅,風邪循經上犯,鬱滯目絡,阻遏清陽之氣,故瞳神內現絲狀影,視物模糊如碎路。
證候特點
- 視覺異常:自覺視物碎裂,瞳神內有細絲橫亙或斜貫。
- 瞳神變化:初期瞳神內隱現絲狀紋理,久則可能發展為圓翳內障(即白內障初發期)。
- 全身兼證:或伴頭目脹痛、眼澀不舒,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弦細。
治法方藥
- 滋養肝腎,祛風通絡:以六味地黃丸(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)為基礎,加細辛散風通竅、白蒺藜平肝祛風。
- 滌痰開鬱:若痰瘀阻絡,可配合皂莢丸化痰通絡,但需中病即止,防其峻烈傷正。
演變與預後
此證若遷延失治,風邪久羈,絡脈瘀阻加重,可能轉為「圓翳內障」,瞳神混濁,視力銳減。故早期調治肝腎、疏風通絡尤為關鍵。
相關典籍
《證治準繩》強調「絡為風攻」之病機,《張氏醫通》則注重肝腎陰虛與風邪相兼為患,二者互參,可窺絲風內障之全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