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絲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絲絡

絲絡為中醫絡脈系統之細微分支,屬「絡脈」範疇,其形纖細如絲,縱橫交錯於周身,與經脈共同構成氣血運行之通道。《靈樞·脈度》云:「經脈為裏,支而橫者為絡,絡之別者為孫絡。」絲絡即屬此類細小分支,功能上主司輸布氣血至皮肉筋節,濡養局部組織,並溝通表裏內外。

與橫絡之關係
絲絡與「橫絡」皆為絡脈之屬,然橫絡指經脈橫向分出之較粗分支,而絲絡更趨細微,多分布於體表淺層或臟腑間隙。《類經》註:「絡之小者為孫絡,孫絡之浮而外現者為絲絡。」臨床上,邪氣客於絲絡,可致氣血壅滯,表現為局部刺痛、青筋隱現或皮膚甲錯,針刺療法常取「刺絡」之法,以疏調其滯。

生理與病理特點

  1. 氣血輸布:絲絡為氣血從經脈滲灌於組織之末梢通路,尤重「通暢」之性。若絲絡受阻,易生「絡瘀」之證,如《臨證指南醫案》所言:「久病入絡,血氣不行。」
  2. 邪氣傳變:外邪可沿絲絡內傳,如風寒襲表,首犯陽絡,漸入深層;內傷雜病亦可能因痰瘀滯絡,導致癥瘕積聚。
  3. 診察意義:絲絡之變可反映臟腑狀態,如目眥血絡色赤多屬心火,舌下絡脈青紫常提示血瘀,此為「望絡」診法之依據。

治療應用
中醫治法中,通絡藥物如歸尾、地龍善走絲絡;外治法則以砭石、刺血直接疏通絡脈瘀阻。清代醫家葉天士更創「辛味通絡」之說,主張以輕靈之品(如旋覆花、蔥管)宣透絲絡鬱結,為治療久病絡傷之要法。

絲絡雖微,然其「網絡全身」之特性,實為中醫形神一體觀之具體體現,亦為辨治微觀病機之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