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司空輿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司空輿
唐代官吏,臨淮(今屬安徽)人,官至司門員外郎、戶部郎中。其人不僅精於政務,更旁通醫學,著有《發焰錄》一卷,惜未見傳世。
醫學背景與貢獻
唐代醫學承襲漢魏以來的理論體系,並融合西域與佛教醫學思想,形成獨特的發展脈絡。司空輿身處此一時期,其著作《發焰錄》雖佚,然從書名推測,或與中醫「火」理論相關。
中醫「火」論與《發焰錄》
中醫理論中,「火」為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之一,亦指人體內陽氣過盛或陰虛所生之「內火」。《黃帝內經》將火分為「君火」與「相火」,君火主神明,相火司溫煦,二者失衡則致病。司空輿《發焰錄》可能探討火邪致病機理,或涉及火針、艾灸等外治法。
唐代醫家重視火療法,如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詳載灸法,王燾《外臺秘要》亦收錄火灸方劑。司空輿或受此風氣影響,結合臨證經驗,撰寫專論火證之書。
唐代官吏習醫風尚
唐代士人常兼通醫理,如王冰注《素問》、劉禹錫撰《傳信方》。司空輿身為官員而著醫書,反映當時「儒醫互通」的文化現象。此類著作多融合儒家養生觀與醫家技術,強調治未病與調和陰陽。
歷史評價
司空輿雖無完整醫案流傳,然其著作名稱暗示對火證的專精,可能補充唐代火療法理論。其生平亦展現唐代醫學多元發展的面貌,為研究中古醫學史提供線索。
(註:本文結合歷史記載與中醫理論推論,因原書已佚,部分內容為學術臆測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