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司馬承禎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司馬承禎(西元647年-735年),字子微,號白雲子,唐代著名道士、養生家,洛州溫縣(今河南溫縣)人。其精通醫理,尤擅養生之術,融合道家思想與中醫理論,對後世中醫養生學影響深遠。

生平與醫學背景

司馬承禎少時淡泊名利,潛心修道,師從潘師正,習得辟谷、導引、服餌等養生技法。唐睿宗、玄宗及武則天皆曾召其入京,賜以厚禮,並敕建王屋山陽臺觀供其修行。其養生思想以「清靜無為」為核心,結合《黃帝內經》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」的理念,強調身心調和以延年益壽。

著作與中醫養生貢獻

司馬承禎所著《天隱子養生書》一卷,系統闡述道家養生與中醫調攝之法,分為八篇:

  1. 神仙:論述養生最高境界為「形神合一」,與中醫「形與神俱」理論相契。
  2. 易簡:主張養生方法應簡易可行,如調息、存想,符合《內經》「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」原則。
  3. 漸門:強調養生需循序漸進,如導引、服氣逐步深化,類似中醫「治未病」的階段性調理。
  4. 齋戒:注重飲食節制與清淨身心,呼應《千金要方》「食養」思想。
  5. 安處:提倡居處環境需陰陽調和,與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理論一致。
  6. 存想:透過意念導引氣血運行,類似中醫「意守丹田」的氣功療法。
  7. 坐忘:主張摒棄雜念以達「心齋」狀態,與《內經》「精神內守」相呼應。
  8. 神解:闡釋形神兼養的終極目標,契合中醫「陰平陽秘」的健康觀。

養生術與中醫實踐

司馬承禎擅長以下中醫相關技法:

  • 辟谷:透過節食與服氣調理脾胃,減少「濁氣」積滯,類似中醫「輕身延年」之說。
  • 導引:結合肢體運動與呼吸吐納,疏通經絡,如《諸病源候論》所載「導引按蹻」。
  • 服餌:選用草木藥石調配丹方,注重補益精氣,與中藥「補虛」理論相通。

其學說不僅深化道家修煉體系,更為中醫養生學提供理論依據,尤其對宋明以後的「醫道同源」思想影響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