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司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司氣

釋義
司氣為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,首見於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,意指主司歲運之五運六氣,為天地陰陽變化規律於時空中的具體呈現,主導一年之氣候、物候及人體生理病理變化。

理論基礎

  1. 五運六氣之關係
    司氣統合「五運」與「六氣」兩大系統:

    • 五運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之氣,依天干化運(如甲己化土、乙庚化金等),分主一年之歲運,反映全年氣化特徵。
    • 六氣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(熱),依地支定氣(如子午少陰君火、丑未太陰濕土等),主司一年六時之氣候變化。
      司氣即二者交互作用之總稱,體現「運氣相合」之動態平衡。
  2. 司天在泉與司氣

    • 司天:統主上半年氣候之六氣,位處三之氣(如厥陰風木司天,則初氣至三氣皆受風木影響)。
    • 在泉:統主下半年氣候之六氣,位處終之氣(與司天氣相對應)。
      司氣涵蓋司天、在泉之氣,並結合中運(歲運)之盛衰,形成「客主加臨」之格局,決定該年氣候偏勝與疾病傾向。

臨床意義

  1. 氣候與病機預測
    司氣失常(如「太過」「不及」)可致氣候乖戾,如歲火太過則炎暑流行,歲土不及則風燥頻發。人體相應臟腑易受其克伐,如木運太過則肝氣橫逆,土運不及則脾虛濕困。

  2. 治法調攝依據
    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提出「必先歲氣,無伐天和」,強調司氣為用藥之綱。如少陽相火司天之年,宜清熱保津;太陽寒水在泉之時,當溫陽散寒。

古籍佐證

  • 《類經》云:「司氣者,司歲運之氣化也。」
  • 《運氣要訣》指出:「司氣分主四時,而一歲之變候見焉。」

司氣理論深植於天人相應思想,為中醫「因時制宜」之核心,亦為五運六氣學說應用於疾病防治之關鍵樞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