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司天在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司天在泉
司天在泉為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,用以闡述自然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之關聯,源自《黃帝內經》之五運六氣理論。司天與在泉分別代表一年中上下半年之氣運主導,二者相互對應,共同構成一歲之氣化格局。
司天之義
司天象徵天部之氣,主導上半年(自大寒至小暑)之氣候特徵。其名源自三陰三陽六氣,依年支而定,遵循「厥陰、少陰、太陰、少陽、陽明、太陽」之序輪替。例如:
- 子午年:少陰君火司天,氣候偏熱,火氣盛行。
- 卯酉年:陽明燥金司天,氣候偏燥,肅殺之氣明顯。
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云:「厥陰司天,其化以風;少陰司天,其化以熱。」指出司天之氣主導自然界之五行偏勝,進而影響萬物生化。
在泉之義
在泉象徵地部之氣,主下半年(自大暑至小寒)之氣運變化,與司天形成陰陽對應關係。其配屬規律為「司天與在泉陰陽相對」,如少陰司天則陽明在泉,太陰司天則太陽在泉。例如:
- 子午年:少陰君火司天,則陽明燥金在泉,下半年燥氣偏盛。
- 丑未年:太陰濕土司天,則太陽寒水在泉,下半年寒濕較重。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曰:「在泉之氣,酸化、苦化、甘化等,各因其氣。」說明在泉之氣不僅影響氣候,亦與五味生化相關,如厥陰在泉則「酸化」盛行,易生風木之病。
司天在泉與疾病
司天在泉之氣運變化,可預測歲氣對人體之影響。如:
- 少陽司天(寅申年):火氣在上,易見熱病、瘡瘍;厥陰在泉則風木動搖,多見肝系疾病。
- 太陽司天(辰戌年):寒水主令,易傷陽氣;太陰在泉則濕土當令,易發脾濕之證。
此理論亦運用於診治,如癸卯年(陽明司天)燥金過勝,需防肺燥咳嗽;若少陰在泉,則需留意心腎不交之證。
總結
司天在泉為運氣學說核心,透過天干地支推演,揭示氣候—人體—疾病之規律,為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之具體實踐。歷代醫家如劉完素、張景岳皆重視此說,用以闡釋病機與指導用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