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齒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齒挺

齒挺為中醫病名,指牙齒根部外露並伴隨疼痛之證候。此病名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九,記載其病因與手陽明大腸經之經脈循行相關。該經支脈上行入齒,若頭面受風冷邪氣侵襲,風冷沿經脈傳至齒齦,導致齦間津液凝滯化為膿汁,久而耗傷氣血,使齒齦失於濡養,遂致齒根外露而挺出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冷侵襲:外感風寒或頭面長期受冷,邪氣循手陽明經上犯齒齦,阻滯氣血,化生膿液。
  2. 氣血虛弱:素體氣血不足,或久病耗傷,齒齦失於溫煦滋養,齦肉萎縮而齒根暴露。
  3. 膿汁腐蝕:津液化膿後,進一步侵蝕牙齦與牙槽,加劇齒根鬆動挺出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牙齦退縮,齒根外露,觸之疼痛。
  • 患處或見膿液滲出,齒齦顏色淡白或暗紅。
  • 伴氣短乏力、面色萎黃等氣血虛弱之象。

治療原則
益氣補血、固齦健齒為主,輔以祛風散寒。

  • 內治:選用《歸脾湯》加減,重用黃耆、當歸補益氣血;若兼風冷,可加細辛、白芷溫經散寒。
  • 外治:以溫通藥汁漱口(如川芎、艾葉煎湯),或敷以生肌收斂之藥粉(如五倍子研末)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牙宣:亦見齒齦萎縮,但多因胃火上炎或腎虛火燥,與齒挺之風冷氣血虛證有別。
  • 齦癰:局部紅腫熱痛明顯,屬實熱證,而齒挺多虛中夾寒。

古籍補充
《聖濟總錄》提及「齒根挺出」因「冷氣客經脈」,強調溫養脾胃以充氣血;《醫宗金鑑》則歸納此證於「牙齒類」,列舉外用固齒散(如骨碎補、青鹽)以護齦。

此病反映中醫「齒為骨之餘」「齦為胃之絡」之理論,治療需兼顧局部與整體調理,尤重氣血生化之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