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思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思中

病證名,屬類中風範疇,因憂思過度,氣機鬱滯所致。此證多由情志失調,思慮積結,導致氣血運行受阻,甚則上逆擾亂清竅,發為類中風之候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情志內傷
    中醫認為「思則氣結」,過度思慮易傷脾,脾主運化,脾傷則氣機升降失司,津液輸布失常,久則化生痰濁,痰氣互結,阻滯經絡。
  2. 氣鬱化火
    思慮日久,肝氣鬱滯,鬱而化火,火性上炎,燔灼陰血,風火相煽,上擾腦竅,可致眩暈、昏冒等症。
  3. 氣血逆亂
    氣機鬱結,血行不暢,脈道壅塞,甚則氣血上衝,引發卒然昏仆、肢體不遂等類中風表現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突發眩暈、胸悶氣短,甚則昏不知人,然神識多可自行甦醒,無口眼喎斜、半身不遂等真中風之象。
  • 兼症:心悸怔忡、脘痞納呆、失眠多夢,或見肢體麻木、筋脈拘急。
  • 舌脈:舌質暗紅,苔薄白或膩,脈弦細或沉澀。

證候辨析

思中與真中風有別,雖有昏厥之狀,然無風、火、痰、瘀等邪實閉竅之徵,多以氣機一時逆亂為主。其病位與心、脾、肝關係密切,蓋心主神明,脾主思,肝主疏泄,三者功能失調,則氣鬱神擾,發為此證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疏肝解鬱
    宜用逍遙散加減,疏肝健脾,調暢氣機。若氣鬱化火,可佐丹梔逍遙散清肝瀉熱。
  2. 理氣化痰
    痰氣交阻者,選用半夏厚朴湯溫膽湯,化痰行氣,開鬱通絡。
  3. 養心安神
    若兼心血不足,心悸失眠,可配合甘麥大棗湯歸脾湯,益氣養血,寧心安神。

古籍論述

《證治準繩·類中風》提及:「憂思過度,氣結不行,令人暴厥,狀如中風。」說明思中之病機以氣鬱為本,與情志密切相關。清代《醫宗金鑒》亦載:「七情內傷,氣逆為病,非外感風邪之比。」強調此證屬內傷雜病,需與外風所致中風鑑別。

此證常見於平素思慮勞心者,或久鬱不舒之人,治療當以調暢情志為先,輔以藥物疏導,使氣血調和,則諸症自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