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痧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痧痢,是一種腸胃虛弱,由穢氣侵犯而引起的痢疾。有時也可能是由於腸胃內部有堆積物而觸發。

根據《痢證匯參》卷四的記載,痧痢的症狀通常先有瀉痢,這是因為腸胃空虛,容易受到穢氣的刺激,從而導致痧痢。有時受到炎熱的天氣或疫痢的傳播影響,刺激腸胃,使積滯物發作,也會引起痧痢。治療時需同時針對痧病和積滯物的處理,這樣才能根除痧病並止痛止痢。

治療痧痢主要使用刮痧、調氣、活血等方法。參考相關的痢疾和痧等醫學條目。

痧痢的症狀

痧痢的症狀主要有腹痛、腹瀉和發熱等。腹痛通常是陣發性的,可能伴隨噁心和嘔吐。腹瀉的特點是水樣便,可能帶有粘液或血液。發熱通常是高熱,可能伴隨寒戰、頭痛和全身不適。

痧痢的治療

治療痧痢主要針對清熱解毒、消化、化積、止瀉和止痛。常用的方藥包括:

  • 大黃黃連瀉心湯:主要成分有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白芍和甘草。具有清熱解毒、通便的作用。適用於痧痢初起時伴有腹痛、腹瀉和發熱等症狀。
  • 白虎加人參湯:主要成分有石膏、知母、粳米、生甘草和人參。具有清熱生津、補氣生津的作用。適用於痧痢伴有口渴、煩躁和尿少等症狀。
  • 調胃承氣湯:主要成分有大黃、芒硝和甘草。具有清熱通便、消食和導滯的作用。適用於痧痢伴有腹脹、便祕等症狀。

痧痢的預防

  • 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。
  •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避免食用不潔食物。
  • 增強身體素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• 一旦出現腹痛、腹瀉、發熱等症狀,應及早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