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痧脹腹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痧脹腹痛,病證名。痧脹病以胸腹脹痛為主證者,多因受寒、濕滯或感受穢濁之邪、山嵐不正之氣等,侵襲或邪傳於腸胃而觸發。
《症因脈治.腹痛論》:「痧脹腹痛之證,忽爾胸腹脹痛,手足厥冷,指甲帶青,痛不可忍,不吐不瀉,或吐或瀉,按之痛甚,病名絞腸痧。」
治宜祛穢泄毒為大法。十指青冷者,宜刺指出血;欲吐不吐者,以鹽湯探吐,並以荊芥、防風、青陳皮、枳實、大黃等藥煎服;脅肋刺痛者,刺期門穴,或在患者雙側臂臑部刮痧;腹痛,足轉筋抽搦,及少腹痞痛者,宜刺三里、委中穴;惡寒發熱,脈浮大者,選用敗毒散等方。
參見痧、痧氣、絞腸痧條。
【古籍原文】
《醫學入門》:「痧脹腹痛,忽然胸腹脹痛,手足厥冷,指甲帶青,痛不可忍,不吐不瀉,或吐或瀉,按之痛甚,病名絞腸痧。」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「痧脹腹痛,多因受寒,或濕滯,或感受穢濁之邪,或山嵐不正之氣,侵襲或邪傳於腸胃而觸發。其證胸腹脹痛,手足厥冷,指甲帶青,痛不可忍,不吐不瀉,或吐或瀉,按之痛甚,病名絞腸痧。」
【現代解釋】
痧脹腹痛是一種以胸腹脹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。多因受寒、濕滯或感受穢濁之邪、山嵐不正之氣等,侵襲或邪傳於腸胃而觸發。
臨床表現為:突然發生胸腹脹痛,手足厥冷,指甲帶青,痛不可忍,不吐不瀉,或吐或瀉,按之痛甚。
治療上以祛穢泄毒為大法。十指青冷者,宜刺指出血;欲吐不吐者,以鹽湯探吐,並以荊芥、防風、青陳皮、枳實、大黃等藥煎服;脅肋刺痛者,刺期門穴,或在患者雙側臂臑部刮痧;腹痛,足轉筋抽搦,及少腹痞痛者,宜刺三里、委中穴;惡寒發熱,脈浮大者,選用敗毒散等方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