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卒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舌卒腫
病名:舌卒腫,又稱「卒舌腫」、「舌暴腫」,指舌體突然腫脹,滿口溢出,甚則氣息不通,狀如吹脹之豬胞,屬中醫急症之一。首載於《千金要方·卷六上》,描述其症狀為「舌卒腫,滿口溢出,如吹豬胞,氣息不得通」,強調其發病急驟、腫勢兇猛之特點。
病因病機:
中醫認為,舌卒腫多因心火熾盛、痰熱上壅,或外感熱毒內攻所致。
- 心火亢盛:舌為心之苗,心開竅於舌。若情志化火,或過食辛辣,心火暴亢,循經上炎,燔灼舌絡,則氣血壅滯,發為腫脹。
- 痰熱搏結:脾胃積熱,運化失司,痰濁內生,與熱邪膠結,上壅舌本,阻滯氣機,致舌體驟然脹大。
- 熱毒攻衝:外感風熱邪毒,或內蘊濕熱,化火成毒,燔灼血肉,發為舌體腫脹疼痛。
臨床表現:
- 舌體突然腫大,滿塞口腔,甚則伸出口外,難以回縮。
- 表面光滑或見紅赤,伴灼熱疼痛,嚴重者妨礙言語、呼吸。
- 或兼見心煩口渴、面赤、尿黃、脈數等火熱之象。
治法方藥:
以清心瀉火、化痰消腫為主要治則,依證型加減:
- 心火熾盛:選用黃連解毒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)合導赤散(生地、木通、竹葉、甘草梢),直折心火。
- 痰熱壅滯:以黃連溫膽湯(黃連、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竹茹、枳實、甘草)為主方,清熱化痰,佐以牛黃、冰片等開竅消腫。
- 熱毒熾盛:選用普濟消毒飲(黃芩、黃連、陳皮、玄參、板藍根等)清熱解毒,散結消腫。
相關名詞辨析:
- 泡舌:舌體起泡,多因濕熱或虛火上炎,與舌卒腫之瀰漫性腫脹有別。
- 脬舌:又稱「舌脹」,指舌體腫大如脬(膀胱),與舌卒腫病機相近,然脬舌多強調腫脹之形貌,而舌卒腫更突出發病之急驟。
針灸療法:
可配合針刺金津、玉液(點刺出血)、少衝(手少陰心經井穴)、內庭(足陽明胃經滎穴)等,以瀉熱解毒、通絡消腫。
此症屬急重症,古籍記載可用「礬石末、桂心末」外塗,或「百草霜」調敷以救急,然須辨明寒熱虛實,不可妄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