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蛇嚙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蛇嚙
病名:指毒蛇咬傷所致之疾,首載於《五十二病方》。此症可分為無毒蛇嚙傷與有毒蛇嚙傷兩類。無毒蛇傷者,僅需按外瘍處理即可;有毒蛇傷則病勢兇險,毒邪迅即內攻,須辨證施治。
證候分型與治法
1. 風毒型(神經毒為主)
症狀:
- 局部腫痛較輕,然毒邪上擾清竅,症見頭暈目眩、視物昏矇、嗜睡氣促;重者呼吸艱難、四肢搐搦、神昏譫語。
- 舌質紅,苔薄黃,脈弦數。
治法:清熱解毒,熄風鎮驚。
方藥:
- 主方:半邊蓮30克為君,佐野菊花、白芷、川貝母、龍膽草、白僵蠶各9克,蟬衣6克,全蠍、蜈蚣各6克(研末沖服),甘草4克。
- 加減:若風動甚者,加鈎藤12克、石決明15克以平肝息風。
2. 火毒型(血循毒為主)
症狀:
- 局部灼痛劇烈,創口紫黑,血泡叢生,全身皮下瘀斑,或見衄血、便血。
- 舌絳苔黃,脈洪數或細數。
治法:清熱涼血,解毒止血。
方藥:
- 主方:半邊蓮、鮮生地各30克,丹皮、黃芩、赤芍、黑山梔、射乾各9克。
- 加減:血熱妄行者,加犀角3克(水牛角30克代,銼末沖服),或配合紫雪丹以涼血開竅。
3. 風火相兼型(混合毒)
症狀:
- 兼具風毒與火毒之候,局部潰爛腫痛,兼見神昏抽搐、皮下出血。
- 舌紅絳,苔黃燥,脈滑數。
治法:清熱解毒,涼血熄風。
方藥:
- 主方:半邊蓮30克,車前草、白芷、夏枯草、野菊花、蒲公英各9克,大薊、白茅根各15克,蜈蚣、全蠍各4克(研末服)。
- 外治:可外敷季德勝蛇藥,或鮮半邊蓮搗爛敷創口。
急救與外治
- 縛扎法:立即於傷處近心端縛扎,阻毒上行,每15分鐘鬆解1次,免氣血壅滯。
- 藥筒拔毒:以火罐或竹筒吸吮創口,排出毒血(忌用口吮)。
- 單方捷效:急煎蚤休10克、雄黃1克(沖服),或鮮半邊蓮60克搗汁內服。
備考
- 若毒陷心包,見瞳孔散大、汗出如油者,屬危候,當參合現代醫學急救。
- 古籍《外科正宗》載:「蛇毒內攻,急刺八風、八邪穴泄毒」,可輔以針砭放血。
(按:本文純述醫理,臨證務必詳辨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