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蛇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蛇身

病名,指皮膚上出現如蛇皮般鱗甲的癬疾,亦稱「蛇體」、「蛇皮癬」或「蛇胎」。此病名最早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七,記載:「謂人皮膚上,如蛇皮而有鱗甲,世謂之蛇身也。」其病因病機主要與血虛生風、風燥相搏有關,導致肌膚失於濡養,形成乾燥鱗屑之狀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血虛風燥:陰血不足,肌膚失養,風邪乘虛外襲,風盛化燥,使皮膚乾枯脫屑。
  2. 脾虛濕蘊:脾失健運,水穀精微不得布散,肌膚缺乏濡潤,日久形成燥裂鱗甲。
  3. 胎傳因素:部分患者先天稟賦不足,出生後即見皮膚灰暗乾糙,狀如蛇皮,此屬先天營血虧虛所致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皮膚呈灰白色或淡褐色,表面覆蓋多角形鱗屑,邊緣翹起,觸之粗糙如砂紙。
  • 好發於四肢伸側,嚴重者可遍及全身,冬季寒燥時症狀加劇,易見皸裂疼痛。
  • 嬰兒期即可發病,隨年齡增長或加重或減輕,但多纏綿難癒。

治療原則

以「養血祛風、健脾潤燥」為主,根據證型配伍相應方藥:

內治法

  1. 桂枝加當歸湯:溫通經脈、養血潤燥,適用於血虛兼風寒凝滯者。
  2. 蒼朮當歸膏(蒼朮、當歸、威靈仙熬膏加蜜):健脾化濕、活血祛風,適合脾虛血燥之證。
  3. 當歸飲子加減:若兼血熱,可加生地、丹皮涼血潤膚;若氣虛明顯,加黃耆、白朮益氣固表。

外治法

  1. 潤肌膏:滋潤肌膚,緩解乾裂。
  2. 杏仁豬油膏(杏仁30克、豬油60克搗泥外塗):潤澤皮表,改善鱗屑。
  3. 白僵蠶煎湯外洗:祛風止癢,軟化角質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魚鱗癬(西醫稱「魚鱗病」):與蛇身症狀相似,但中醫更強調內在氣血失調與風燥之邪的交互作用。
  • 白疕(銀屑病):鱗屑較厚,基底潮紅,多因血熱風燥或瘀血阻絡,與蛇身之血虛燥證有別。

此病多屬慢性,治療需長期調理,尤重養血潤燥與脾胃調護,以改善肌膚榮衛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