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蛇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蛇胎
1. 病名
蛇胎為中醫皮膚病症之一,指皮膚表面出現狀如蛇皮之病變,亦稱「蛇身」。此症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營血虧虛、風邪客於肌表,導致肌膚失養,腠理不密,呈現乾燥、鱗屑狀皮損,形似蛇蛻。臨床可見皮膚粗糙、紋理深重,甚則皸裂,多發於四肢伸側。古籍《外治壽世方》卷四記載此病,治療以養血潤燥、祛風通絡為主,內服可選當歸飲子、四物湯加減,外治則以潤膚膏、麻油調敷。
2. 怪胎之一
於中醫古籍中,蛇胎亦屬「怪胎」範疇,指胎兒形貌異常,或帶有蛇形特徵。此說法源於古代對先天畸形之觀察,認為與孕母感受異氣、情志失調,或衝任二脈氣血逆亂相關。《婦人良方》等醫籍提及,此類胎變多因「胎毒內蘊」或「外邪干犯胞宮」所致。然此說今多視為傳統醫學對罕見先天性疾患之象徵性描述,現代醫學則歸因於遺傳或胚胎發育異常。
中醫病機與辨治延伸
- 皮膚蛇胎(蛇身):其病機與「肌膚甲錯」相關,可歸屬「血燥」「血虛生風」範疇。若兼見舌紫暗、脈澀,屬瘀血阻絡,可配伍桃仁、紅花以活血化瘀;若陰虛明顯,加生地、玄參滋陰潤燥。
- 怪胎蛇胎:古籍所述雖含神秘色彩,然其強調「母病及子」之理,與中醫「胎養」理論相通,如《千金要方》主張孕時調攝心神、避忌毒邪,以預防胎疾。
此二義項均體現中醫「取象比類」之思維,或從外症形貌,或從胎孕異常,反映古人對疾病與生命現象之獨特認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