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升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升明
定義與源流
「升明」為中醫運氣學說中的專有名詞,出自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,用以描述火運平氣之年的特性。五運主歲中,火歲若逢平氣(即氣候與物候和諧無偏勝),則稱「升明」。其名取義於火性溫煦升騰、光明普照之象,故《內經》言:「火曰升明」,強調火運當令時,陽氣得以上升外達,萬物得以彰顯生機。
中醫理論內涵
- 五行與六氣對應
火運對應少陰君火與少陽相火,主夏令,其氣為熱,其德為顯。升明之年,火氣不過亢亦不衰微,表現為氣候溫熱適中,草木繁茂,人體陽氣運行通暢。 - 生理與病理關聯
- 生理:火屬心與小腸,升明狀態下,心陽充沛,血脈調和,神志清明;小腸受盛化物之功亦健旺。
- 病理:若火運失其平氣(如「赫曦」為太過,「伏明」為不及),則易現心火上炎、煩躁失眠,或陽氣不振、血行瘀滯等證。
-
運氣學說中的定位
升明與其他平氣之年(如木運「敷和」、土運「備化」)共同構成五運平衡的框架。其判斷需結合干支紀年與客氣加臨,如逢戊年(火運太過),但得太陽寒水司天之制,則可轉化為平氣。
古籍補充
《類經》釋:「升明者,火之正也,光明爽朗而無炎烈之害。」指出火運平氣兼具溫煦與節制之性。後世醫家如張景岳進一步闡發,認為升明之年宜順應火德,養陽以助生長,然需防其潛在化燥之機。
臨床啟示
雖未直接言治法,然升明之義隱含「調火以衡」的原則。如遇火運平氣之年,用藥可稍佐甘潤以制火性,或藉宣通之品助其升發,此即《內經》「必先歲氣,無伐天和」之體現。
(全文依中醫典籍理論展開,未涉現代醫療建議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