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厥陰絡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厥陰絡脈
手厥陰絡脈為十五絡脈之一,屬手厥陰心包經之分支,又稱「內關絡脈」。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:「手心主之別,名曰內關。去腕二寸,出於兩筋之間,別走少陽,循經以上繫於心包,絡心系。」此絡脈自腕橫紋上二寸之內關穴分出,行於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,沿手厥陰心包經上行,聯繫心包絡,並散絡於心系(心臟周圍之脈管組織)。
循行與功能
手厥陰絡脈與心包經相表裡,其循行特點為「別走少陽」,即與手少陽三焦經相互聯繫,體現經絡系統中陰陽經脈的溝通作用。此絡脈主要功能為調節心包與心系之氣血運行,協助心主血脈與藏神之生理功能。心包為「心之宮城」,代心受邪,故手厥陰絡脈亦與情志、心神密切相關。
病候表現
手厥陰絡脈若發生病變,可表現為實證與虛證:
- 實證:氣血壅滯,症見心痛、胸悶、心悸,甚則牽連上肢內側疼痛。
- 虛證:氣血不足,症見心煩、怔忡、神志不寧,或伴有掌心發熱等虛熱之象。
臨床應用
內關穴為手厥陰絡脈之起點,亦為八脈交會穴之一,通於陰維脈。針刺或按摩此穴可調理絡脈氣血,廣泛用於治療心胸疾患,如心絞痛、心律失常、失眠、鬱證等,體現「經絡所過,主治所及」之原則。此外,透過絡脈與少陽經的聯繫,亦可間接調節三焦氣化功能,用於緩解水液代謝異常所致之病症。
與其他經絡的關係
手厥陰絡脈與手少陽三焦經相銜接,形成表裡經脈的氣血循環通路。心包絡與三焦同屬相火,二者透過絡脈聯繫,共同維持上焦「如霧」之生理狀態,協調氣血與津液的輸布。此絡脈亦與衝脈、陰維脈有所交會,進一步擴展其調節範圍至全身氣機升降。
手厥陰絡脈作為心包經之重要分支,不僅反映心臟與心包之狀態,更在經絡系統中扮演溝通陰陽、調和氣血的關鍵角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