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兩邊拉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兩邊拉法

手兩邊拉法為中醫正骨手法之一,專用於肩關節脫臼之整復,記載於清代《傷科匯纂》卷一。此法通過雙向牽引之力,使脫位之關節復歸原位,屬傳統中醫傷科治療脫臼之重要技術。

操作步驟

  1. 患者體位:令患者正坐,身體放鬆,勿使肌肉緊張。
  2. 助手配合
    • 一名助手立於患者背後,雙手自患者兩腋下繞至胸前,環抱固定其身軀,以防牽引時患者移動。
    • 另一助手則緊握患者健側(未受傷側)之手腕,保持穩定。
  3. 術者施術
    • 術者雙手緊握患肢(脫臼側),與握健側之助手協同,緩緩向相反方向施力牽引。
    • 牽引時需力道均勻,不可驟然用力,以免加重損傷。
  4. 復位判斷:在持續牽引過程中,若術者感知患處有滑動感或彈響,即表示脫臼之肩關節已復歸原位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手兩邊拉法之原理,符合中醫「欲合先離」之正骨思想。脫臼後,關節周圍筋肉攣縮,阻礙骨端復位,故需先以牽引之力拉開錯位之骨節,解除軟組織之嵌頓,再順勢導引復位。此法強調「柔緩持續」之力,避免暴力拉扯,以保護筋肉經絡不受二次損傷。

適應症

主要適用於肩關節前脫位,尤其常見於跌倒時手臂外展後伸所致之脫臼。中醫認為,此類損傷多因外力使然,導致「骨錯縫、筋出槽」,手兩邊拉法能有效恢復關節之正常結構,使氣血流通,筋絡得舒。

與其他手法之區別

相較於「足蹬法」或「椅背復位法」,手兩邊拉法更倚賴助手協作,且牽引方向明確,適合肌肉較為發達或脫臼時間較長之患者。其優勢在於雙向均衡施力,能避免單側牽引可能造成之關節周圍組織扭傷。

此手法體現中醫正骨「動中求解」之智慧,結合解剖力學與經筋理論,為臨床治療肩關節脫臼之有效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