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氣

證名,亦稱手腫痛,指手指腫痛或連及臂膊作痛的病症,首見於《證治要訣·卷三》。此症多因脾虛濕盛,復感風邪,或風熱挾痰內阻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經脈痹阻而發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脾虛濕盛:脾主運化,脾虛則水濕不化,濕濁內停,流注經絡,阻遏氣血,發為腫痛。
  2. 風熱挾痰:風性善行,熱邪灼津成痰,風熱挾痰循經上擾,滯留手部經絡,導致局部氣血壅滯,腫痛乃生。
  3. 經絡痹阻:手部為手三陰、手三陽經所過之處,若外邪侵襲或痰濕內阻,經絡氣血不通,則見疼痛連及臂膊。

辨證論治

  1. 風濕痹阻

    • 主證:手指腫痛,沉重麻木,或伴關節屈伸不利,遇陰雨天加重。
    • 治法:祛風除濕,通絡止痛。
    • 方藥五痹湯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方中羌活、防風祛風勝濕,當歸、川芎活血通絡。
  2. 風熱挾痰

    • 主證:手部腫痛灼熱,或見皮膚發紅,兼有痰多黏稠、口乾等症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化痰,疏風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可選蠲痹湯(《醫學心悟》)加減,配合瓜蔞、貝母等化痰之品。
  3. 腫瘍所致

    • 若因癰疽瘡瘍引發手部腫痛,當依外科癰腫論治,辨其陰陽虛實,或清熱解毒,或托裡排膿。

其他療法

  • 針灸:取合谷、外關、曲池等穴,以疏通手部經絡氣血。
  • 外治:可配合藥洗敷貼,如用蒼朮、黃柏等煎湯熏洗,以祛濕消腫。

此症臨床須辨明虛實,虛者健脾化濕為主,實者重在祛邪通絡,方能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