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然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然骨
一、經穴名(然谷穴)
然骨為經穴別稱,即足少陰腎經之然谷穴(KI2)。此穴首載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定位於足內側,舟骨粗隆下方,赤白肉際處。其名「然谷」,「然」通「燃」,意指火氣貫通;「谷」則喻穴處凹陷如谷,主腎經火氣升發。
功能主治:
- 生殖系統:主治女子不孕、陰挺(子宮脫垂)、經漏(崩漏),《甲乙經》載其能調衝任,固攝下焦。
- 泌尿疾患:小便淋瀝、遺精白濁,因腎經「上股內後廉,貫脊屬腎」,然谷為滎穴(屬火),可清虛火、利下焦。
- 局部病症:足跟痛、內踝腫痛,屬近治作用。
刺灸法:直刺0.5~1寸,可灸。
二、骨骼部位名
然骨亦指足部骨骼結構,相當於現代解剖之舟狀骨(位於足內側縱弓頂端)。《靈樞·脈度》提及蹻脈「起於然骨之後」,楊上善註明其位置在「內踝下近前起骨」,即內踝前下方舟骨粗隆處。
中醫理論關聯:
- 腎經與骨骼:腎主骨,然骨為腎經所過,其形態與功能異常可反映腎氣盛衰。
- 經脈循行:陰蹻脈由此起始,與睡眠、下肢運動相關,故臨床可透過調理然骨周邊穴位(如照海、然谷)治療寤寐失常。
此名詞雙重意涵,體現中醫「形氣合一」思想,既為經氣輸注之穴,亦屬形體結構之稱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