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熱喘

證名。指因肺熱熾盛而引發的氣喘,屬中醫喘證之一。此證多因外感熱邪或內生痰火,灼傷肺金,導致肺氣壅滯、宣降失常,臨床以氣促胸滿、痰黃黏稠、口乾咽燥為主要特徵。

病因病機
熱喘的成因與肺臟受熱密切相關:

  1. 外感熱邪:夏季暑熱當令,或感受風熱之邪,熱邪上犯於肺,灼津成痰,痰熱互結,阻塞氣道。
  2. 內生痰火:平素飲食辛辣厚味,積熱內生,或情志化火,火熱上炎,燔灼肺絡,使肺失清肅。
  3. 痰熱壅阻:肺熱久蘊,煉液為痰,痰火膠結,氣道不利,發為喘逆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呼吸急促,胸悶氣粗,甚則鼻翼煽動。
  • 兼症:痰色黃稠、咳吐不爽,或見發熱口渴,面赤唇紅,舌紅苔黃,脈象滑數。
  • 發病特點:多見於炎熱季節,或於外感熱病後期加重。

證候分析
肺主氣司呼吸,熱邪壅肺則氣機上逆,故見喘促;痰熱內蘊,故痰黃黏稠;熱盛傷津,則口乾渴飲;舌紅苔黃、脈滑數皆為內熱熾盛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治宜 清肺泄熱、化痰平喘,常用方劑如下:

  1. 麻杏甘石湯(《傷寒論》):
    • 組成:麻黃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。
    • 方義:石膏清肺熱,麻黃宣肺平喘,杏仁降氣化痰,甘草調和諸藥,共奏清宣肺熱之效。
  2. 千金葦莖湯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):
    • 組成:葦莖、薏苡仁、桃仁、冬瓜仁。
    • 方義:清肺排膿、化痰逐瘀,適用於痰熱瘀結之喘咳。
  3. 瀉白散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:
    • 組成: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粳米。
    • 方義:桑白皮瀉肺清熱,地骨皮涼血退蒸,主治肺熱壅盛之喘咳。
  4. 雙玉散(《證治準繩》):
    • 組成:寒水石、石膏。
    • 方義:專清肺胃實熱,適用於熱喘兼見高熱煩渴者。

鑒別要點
熱喘需與其他喘證區分:

  • 寒喘:痰白清稀,畏寒無汗,舌苔白滑,治宜溫肺散寒。
  • 虛喘:氣短聲低,動則加劇,多屬肺腎兩虛。
  • 痰喘:痰多喉鳴,胸悶如窒,苔膩脈滑,治當化痰降逆。

相關條目
熱喘與「火喘」證候相近,然火喘多因五志化火或臟腑陽亢,熱勢更劇,可參見該條互為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