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敷止痛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熱敷止痛法
熱敷止痛法為中醫外治法之一,最早見於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九,主要用於未破皮之軟組織損傷。此法通過溫熱作用配合藥物或材料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達到散瘀消腫、通絡止痛之效。
中醫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軟組織損傷多因氣血瘀滯、經絡阻滯所致,所謂「不通則痛」。熱敷藉由溫熱之力,可溫通經脈、散寒化瘀,使氣血得暢,從而緩解疼痛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寒者熱之」,即指此類以溫熱療法驅散寒邪、調和氣血之原則。
操作方法
- 藥物熱敷:
選用具有活血化瘀、溫經散寒功效的中藥,如艾葉、紅花、川芎、桂枝等,煎煮後以布巾浸藥液,趁熱敷於患處。藥性透過熱力滲透肌膚,增強療效。 - 材料熱敷:
若無藥物,亦可用食鹽、粗砂或米糠等材料炒熱後裝入布袋,置於疼痛部位。此類材料保溫性佳,能持久釋放熱力,緩解肌肉僵硬及瘀血。
適應症狀
- 跌打損傷初期(未破皮者)
- 風寒濕痹引起的關節冷痛
- 氣血瘀滯所致的肌肉痠脹
- 慢性勞損如腰背痠痛
熱敷止痛法屬物理療法範疇,操作時需以患者耐受為準,避免燙傷。其溫通之性,尤適於寒證、瘀證,然若患處紅腫熱痛屬熱證者,則不宜使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