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汗,亦稱陽汗,指的是汗液過多,且顏色呈黃色,通常伴隨著口渴、煩躁、心煩、尿黃等症狀。主要由內部熱氣引起,常見於陰虛火旺、氣血兩虛、陰陽失調等疾病。

陰虛火旺的情況下,由於體內的陰液不足,陽氣上升,通常會出現午後潮熱、盜汗、手足心熱、口乾喉燥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症狀。氣血兩虛的情況下,由於體內的氣血不足,無法潤澤汗孔,通常會出現蒼白的面色、神疲乏力、心悸氣短、食慾不振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長等症狀。而陰陽失調的情況下,由於陰陽失衡,陽氣偏盛,通常會出現面色紅赤、口乾舌燥、心煩易怒、失眠多夢、大便乾結、小便短赤等症狀。

治療熱汗的方法主要是清熱涼血、養陰生津。可以使用生地黃、麥冬、天冬、沙參、玉竹、百合等中藥材煎水服用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方法。

對於患有熱汗的人來說,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方面,應該選擇清淡食物,多吃蔬菜和水果,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。
  2. 保持充足的睡眠,不要熬夜。
  3. 適度運動,增強身體素質。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5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
如果熱汗症狀嚴重,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