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烘,又稱為火烘,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,指的是在病變部位塗抹藥物後,再用火烘烤的方法。熱烘可以起到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它適用於鵝掌風、皸裂瘡、慢性濕疹、牛皮癬等皮膚乾燥瘙癢的疾病。

熱烘的具體做法如下:

  1. 先將藥物研成細末。
  2. 用酒調成糊狀,塗抹在患處。
  3. 用艾條點燃,燻烤患處,每次燻烤10-15分鐘,每天燻烤2-3次。

在進行熱烘時,需注意以下事項:

  1. 保持患處的清潔,避免感染。
  2. 控制每次燻烤的時間,不宜過長。
  3. 注意避免燙傷,如有疼痛感,應立即停止熱烘。
  4. 避免長期使用,以免引起皮膚乾燥、脫屑。

熱烘的作用主要包括:

  1. 溫經散寒:通過溫熱刺激,使經脈通暢,散去寒氣。
  2. 活血化瘀: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血液供給,加速瘀血消散。
  3. 消腫止痛:促進炎症消退,緩解疼痛。

熱烘適合於以下疾病:

  1. 鵝掌風:主要表現為手掌、足底皮膚乾燥、脫屑、皸裂、疼痛。熱烘可以緩解疼痛,促進皮膚癒合。
  2. 皸裂瘡:主要表現為手足皮膚皸裂、疼痛。熱烘可以緩解疼痛,促進皮膚癒合。
  3. 慢性濕疹: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、紅腫、滲出。熱烘可以緩解瘙癢,促進皮膚癒合。
  4. 牛皮癬:主要表現為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、鱗屑。熱烘可以緩解瘙癢,促進皮膚癒合。

然而,如果患有皮膚疾病,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熱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