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齒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齒漏,又稱牙漏,是指牙齦腫脹流膿血的病證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九:「手陽明之支脈,入於齒,風邪客於經脈,流滯連翹,使齗腫膿汁出,愈而更發,謂之齒漏。」
齒漏的病因主要為風邪,風邪侵襲人體,流滯於齒根,導致牙齦腫脹、流膿血。此外,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,也可能導致齒漏。
齒漏的臨床表現為牙齦腫脹、疼痛,牙齒鬆動,流膿血。嚴重者,可出現全身症狀,如發熱、頭痛、全身乏力等。
齒漏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水內服,或用黃連、黃芩、大黃等清熱瀉火的中藥煎水外洗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拔罐等治療。
齒漏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保持口腔衛生,早晚刷牙,飯後漱口。
- 避免吃過冷、過熱、過硬的食物。
- 戒菸戒酒。
- 注意勞逸結合,增強體質。
如果出現牙齦腫脹、流膿血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