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結小便不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熱結小便不利

定義與病機
熱結小便不利,指因熱邪蘊結於臟腑,導致氣化失常、水道不利,從而出現小便排出困難的病症。此證首載於《症因脈治》卷四,其病機關鍵在於「熱結」,即熱邪壅滯於不同臟腑,影響三焦氣化功能,使水液代謝受阻。

分型與證治
根據熱結臟腑的不同,臨床表現與治法亦有差異,主要分為以下三類:

  1. 熱在肺與胃腸

    • 證候:小便不利伴隨喘咳、面腫、氣逆胸滿,舌紅苔黃,脈數。此因肺失宣降,胃腸積熱,上焦氣機壅滯,水道不通。
    • 治法:清瀉肺胃,通利水道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清肺飲:清肺熱,利水濕,適用於肺熱壅盛者。
      • 黃芩瀉白散:瀉肺中伏火,兼利小便。
      • 黃連枳殼湯:清胃腸積熱,理氣寬中。
      • 清胃湯:專治胃火上炎,兼通下焦。
  2. 熱在心與小腸

    • 證候:小便短赤澀痛,心煩躁擾,口舌生瘡,或大便秘結,舌質紅絳,脈細數或洪數。此因心火下移小腸,熱灼津液,氣化失司。
    • 治法:清心瀉火,導熱下行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瀉心湯:直折心火,適用於實熱熾盛者。
      • 導赤各半湯:清心火兼利小便,適用於心火下移小腸之證。
  3. 熱在腎與膀胱

    • 證候:小便不利兼見腰痠骨蒸,午後潮熱,兩足心發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此因腎陰不足,虛熱內擾,或膀胱濕熱蘊結,氣化不利。
    • 治法:滋陰清熱,或清利膀胱濕熱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知柏地黃丸:滋腎陰、瀉相火,適用於陰虛火旺者。
      • 車前木通湯:清利膀胱濕熱,通淋利尿。

相關概念辨析

  • 小便不利:泛指排尿困難、尿量減少等症狀,病因包括氣滯、濕熱、氣虛等,熱結僅為其一。
  • 癃閉:指小便點滴不通或閉塞不出,病情較小便不利更重,熱結日久可發展為癃閉。

理論延伸
中醫認為,小便的通暢與否與三焦氣化功能密切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」熱結臟腑時,上焦肺失通調、中焦脾胃升降失司、下焦腎與膀胱氣化不利,均可導致水道閉阻。治療上需遵循「治病求本」原則,針對熱結臟腑的不同,選擇相應的清熱、瀉火、滋陰等法,以恢復氣化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