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痙

熱痙,也稱為熱驚,是小兒高熱引起的驚厥,主要出現在夏秋季節,且多見於小兒。臨床上的症狀表現為高熱、面色紅赤、煩躁不安、哭鬧不止,甚至出現四肢抽搐和昏迷等症狀。

熱痙的病因主要與風溫、風熱、風暑、燥火有關。這些因素會傷及人體的陽氣,使陽氣過亢,肝陽上亢,肝風內動,從而引起熱痙。

熱痙的治療以清熱熄風為主要目標。常用的方劑有羚角鉤藤湯、白虎湯加全蠍、蜈蚣等。

  • 羚角鉤藤湯的成分包括羚角、鉤藤、石膏、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竹葉和甘草。這個方劑具有清熱解毒、熄風止痙的功效,適用於熱痙和小兒驚風等相關症狀。
  • 白虎湯加全蠍、蜈蚣的成分則是白虎湯、全蠍和蜈蚣。這個方劑也具有清熱解毒、熄風止痙的功效,同樣適用於熱痙和小兒驚風等相關症狀。

除了藥物治療外,熱痙的預防也十分重要。主要措施包括注意防暑降溫、避免過度勞累以及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。如果出現高熱、煩躁不安、哭鬧不止和四肢抽搐等症狀,應立即就醫。

以下是《溫病條辨.解兒難》對於熱痙的描述:

「熱痙指的是由風溫、風熱、風暑、燥火引起的驚厥。其表現為高熱、面赤、煩躁不安、哭鬧不止,四肢抽搐,甚至昏迷。治療上主要是清熱熄風,可以使用羚角鉤藤湯。對於壯熱、大汗而煩渴、脈洪大的情況,可以清熱保津,同時也要熄風,可以使用白虎湯加全蠍、蜈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