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熱爛

證名:指眼瞼邊緣於春夏之際出現潰爛的病症,屬中醫眼科範疇。此症多因脾胃積熱,濕濁內蘊,循經上熏於目,致使眼弦濕熱腐蝕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脾胃積熱:過食辛辣厚味,或脾胃素熱,運化失司,熱邪內生。
  2. 濕濁上犯:濕性黏滯,與熱相搏,循足陽明胃經上擾目竅,腐蝕眼瞼肌膚。
  3. 季節誘因:春夏之際,外界濕熱之氣較盛,內外合邪,加重病情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眼瞼邊緣紅腫潰爛,分泌物黏稠。
  • 或伴癢痛灼熱,甚則潰瘍久不癒合。
  • 舌質紅,苔黃膩,脈滑數。

治法

  1. 清熱化濕:以藿香正氣湯合三黃湯加減,藿香、厚朴、陳皮化濕理氣,黃連、黃芩、大黃清瀉脾胃積熱。
  2. 佐以化瘀:若病程遷延,局部氣血瘀滯,可加丹參、赤芍等活血散結。
  3. 外治法
    • 熏洗:以棉裹散(含苦參、黃柏等)煎湯熏洗,清熱燥濕。
    • 手術:若潰爛久不收口,或形成贅生肉芽,可考慮手術修復。

相關中醫理論延伸

  • 此症與「瞼弦赤爛」(西醫稱瞼緣炎)相似,但「熱爛」更強調脾胃濕熱病機,且好發於濕熱季節。
  • 中醫認為「脾主肌肉」,眼瞼屬脾,故調理脾胃為治本之策,可輔以健脾滲濕之品,如白朮、茯苓等。

古籍參考
《審視瑤函》提及「爛弦風」與濕熱相關,治法亦重清熱除濕,與本證相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