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入心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熱入心包
病證名,屬溫熱病內陷營血階段之重證,多因外感溫熱邪氣熾盛,深入營分,內擾心神所致。此證常見於溫病發展之極期,邪熱熾盛,燔灼心包,蒙蔽神明,故病情危篤。
主要症狀
- 高熱不退:邪熱熾盛,燔灼於內,體溫持續升高。
- 神志異常:輕則煩躁譫語,重則神昏不醒,甚則昏迷譵妄,此因熱邪擾亂心神,心包受邪,神明失守。
- 四肢厥逆:熱邪內閉,陽氣不能外達,故見手足逆冷,此為「熱深厥亦深」之象。
- 抽搐動風:若熱極生風,肝風內動,可見肢體抽搐、角弓反張等症。
病機分析
心包為心之外衛,代心受邪。溫熱之邪內陷,由氣分深入營血,熱毒熾盛,上擾心神,閉阻心包絡,致神明失司,故見神昏譫語。熱邪內鬱,陽氣不得宣通,則見四肢厥冷;若熱邪引動肝風,則見痙厥。此證屬「閉證」範疇,病位在心包,與熱入營血密切相關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當以清心開竅、涼血解毒為主,佐以透熱轉氣,使邪有出路。常用方劑如下:
- 清宮湯:清心涼營,透熱解毒,適用於熱陷心包之初,神昏未甚者。
- 安宮牛黃丸:清熱解毒,豁痰開竅,主治熱閉心包,神昏譫語,高熱煩躁。
- 紫雪丹:清熱鎮痙,開竅醒神,尤適於熱盛動風,兼見抽搐者。
- 至寶丹:化濁開竅,清熱解毒,多用於痰熱內閉,神昏不語之重症。
與相關證候鑑別
- 熱入營分:雖見身熱夜甚、斑疹隱隱,但神昏較輕,未至譫妄。
- 痰蒙心包:以痰濁內閉為主,神昏伴喉中痰鳴,苔膩脈滑,熱象不顯。
- 陽明腑實:兼腹滿便閉,潮熱譫語,然無舌絳、肢厥之象。
此證多見於溫病重症,如流行性腦炎、敗血症等,臨床須辨明邪熱深淺,及時救治,以防內閉外脫之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