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傷肺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熱傷肺絡

定義
熱傷肺絡為中醫病證名,指肺之絡脈受火熱之邪侵襲,導致氣血妄行,引發咳血或咯血的病理變化。此證可分為實熱證虛熱證兩類,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各異,需辨證論治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實熱證

    • 外邪化熱:風熱或燥邪侵肺,郁而化火,灼傷肺絡。
    • 痰熱化火:平素痰濕內蘊,鬱久化熱,痰火壅肺,損傷絡脈。
    • 肝火犯肺:情志不遂,肝鬱化火,木火刑金,上灼肺絡。
    • 病理特點為火熱熾盛,迫血妄行,血溢脈外。
  2. 虛熱證

    • 肺腎陰虛:素體陰虧,或久病耗傷肺腎之陰,虛火內生,上灼肺絡。
    • 陰虛火旺:陰液不足,陽氣偏亢,虛熱內擾,絡損血溢。
    • 病理特點為陰虛內熱,絡脈失養,血不循經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實熱證

    • 主症:咯血量多,血色鮮紅或深紫,咳嗽氣粗。
    • 兼症:發熱面赤,口渴煩躁,痰黃黏稠,或胸脅脹痛。
    • 舌脈:舌質紅,苔黃膩或燥,脈滑數或弦數。
  2. 虛熱證

    • 主症:咯血量少,或痰中帶血絲,咳嗽聲低。
    • 兼症:午後潮熱,兩顴潮紅,五心煩熱,口乾咽燥。
    • 舌脈:舌質嫩紅,苔少或剝脫,脈細數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實熱證以火熱熾盛、咯血量多為特徵,病勢急,多伴外感或痰火症狀。
  • 虛熱證以陰虛內熱、咯血緩解反覆為特徵,病程較長,多見陰虛體質。

相關中醫理論

  • 臟腑關係:肺為嬌臟,主肅降,肝主疏泄。肝火犯肺或肺陰不足,皆可影響肺之絡脈。
  • 氣血理論:火熱之邪易動血,血熱妄行則咯血;陰虛火旺則血絡不固。
  • 絡病理論:肺絡細微,火熱之邪易傷絡脈,導致血溢脈外。

補充說明

  • 此證與「肺癰」、「肺痿」等病證有相關性,但病機側重不同。
  • 治療需分虛實,實熱宜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;虛熱宜滋陰降火、養肺固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