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熱嗽
定義
熱嗽為中醫病名,指因邪熱犯肺或積熱傷肺所致的咳嗽。其病因多與體質壯實、將息失調、熱邪內蘊有關,臨床特徵以咳嗽伴隨熱象為主,如痰黃稠黏、咽喉乾痛等。
病因病機
- 積熱傷肺:
《外臺祕要》指出,年少體壯者若調攝不當,過食辛熱或久處燥熱環境,易使熱邪積聚,上灼肺金,發為熱嗽。 - 邪熱客肺:
《聖濟總錄》認為,熱邪上熏於上焦,客於肺經,耗傷津液,致使咽喉不利,呼吸間氣道乾澀,引發咳嗽。 - 暑熱所傷:
夏季暑熱之邪侵肺,或酒後熱氣上衝,亦可誘發熱嗽,症見咳嗽兼煩渴、聲嘶,甚則咯血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咳嗽痰少而黏,色黃濃稠,難咯出,或帶血絲、腥臭。
- 兼症:咽喉乾痛、鼻息灼熱、胸悶煩熱,飲水可暫緩,飲酒後咳嗽加劇。
- 舌脈:舌紅苔黃,脈數或滑數。
證型分類
- 肺熱壅盛證:
痰黃如膿,咳嗽劇烈,伴胸痛,治宜清瀉肺熱,方用金沸草散或旋覆湯。 - 暑熱犯肺證:
夏月咳嗽,寒熱交作,口燥引飲,方選洗肺散、芩半丸。 - 陰虛肺熱證:
久嗽傷陰,痰中帶血,咽乾聲嘶,可用黃連化痰丸佐以養陰之品。
治法方藥
- 清肺瀉熱:
以辛涼宣肺、化痰止咳為主,如《證治要訣》所載金沸草散(金沸草、前胡、荊芥等),或黃芩梔子湯清上焦火。 - 解暑化濕:
暑熱所致者,可配合六一散、香薷飲祛暑利濕。 - 涼血止血:
若熱傷肺絡見咯血,加用側柏葉、白茅根等。
相關名詞辨析
- 熱痰嗽:痰熱互結,咳嗽痰多黃稠,治宜清熱化痰。
- 傷熱咳嗽:外感熱邪直中肺系,起病急,伴發熱頭痛。
- 傷暑咳嗽:暑濕夾熱犯肺,多見於夏季,治當清暑化濕。
古籍選錄
- 《赤水玄珠》:「熱嗽者,飲水一二口而暫止。」
- 《雜病源流犀燭》:「熱嗽聲嘶,煩熱引飲,咯血脈數。」
熱嗽之治,首重辨明熱邪來源,或清或化,兼顧津液存亡,方得機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