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痰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熱痰嗽

病名

熱痰嗽為中醫臨床常見咳嗽類型之一,主要因熱邪犯肺或痰熱內蘊所致。其特徵為咳嗽伴有發熱、痰黃黏稠、口乾咽痛等熱象,多見於夏季或外感熱邪後發病。根據古籍記載及臨床辨證,熱痰嗽可分為以下兩種主要類型:

  1. 夏月熱痰嗽
    此類熱痰嗽特指夏季因暑熱之邪犯肺而引發的咳嗽,常伴隨發熱症狀。《素問玄機氣宜保命集·咳嗽論》指出:「夏月嗽而發熱者,謂之熱痰嗽。」其病因多與暑熱夾濕、肺失清肅有關,治療上可參考以小柴胡湯為基礎方,酌加清熱瀉火之品,如石膏、知母等,以疏解少陽、清泄肺熱。此證亦可參見「熱嗽」或「傷暑咳嗽」相關論述。
  2. 傷熱咳嗽
    此類熱痰嗽泛指因外感熱邪或內生痰熱所致的咳嗽。《病因脈治·卷二》提到:「傷熱咳嗽……此即痰飲門熱痰嗽。」其病機多為熱邪灼津成痰,痰熱壅肺,導致肺氣上逆而咳。臨床表現除咳嗽外,常見痰色黃稠、胸悶氣促、舌紅苔黃膩、脈滑數等。治療宜清熱化痰、宣肺止咳,可選用清金化痰湯、桑白皮湯等方劑加減化裁。

病因病機
熱痰嗽的形成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:

  • 外感熱邪:夏季暑熱或風熱之邪侵襲肺衛,肺失宣降,熱灼津液為痰。
  • 痰熱內蘊:素體陽盛或飲食辛辣,積熱生痰,痰熱互結,上犯於肺。
  • 臟腑功能失調:肺與大腸相表裡,若腸胃積熱,亦可上熏於肺,誘發痰熱咳嗽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主症:咳嗽頻作,痰黃黏稠,咯吐不爽。
  • 兼症:發熱、口乾咽痛、胸膈煩悶、小便短赤。
  • 舌脈:舌質紅,苔黃膩,脈滑數或弦數。

治療原則
以「清熱化痰、肅肺止咳」為主,根據證型選方:

  • 暑熱犯肺:小柴胡湯加石膏、知母,清解少陽兼瀉肺火。
  • 痰熱壅肺:清金化痰湯(黃芩、山梔子、貝母、瓜蔞仁等)加減,側重化痰瀉火。
  • 肺熱陰傷:若兼陰津耗損,可佐以沙參、麥冬等養陰潤肺之品。

古籍參考
除前述《素問玄機氣宜保命集》與《病因脈治》外,《醫宗金鑒·咳嗽門》亦提及:「熱痰嗽者,痰因火動,治當清火為先。」強調痰熱咳嗽需以清熱為根本,佐以順氣化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