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癇,病證名。見《太平聖惠方》。指內有積熱所致的癇證,多見於小兒。症見口眼相牽,手足抽搐,腰背強直,口中吐沫,鼻裏作聲,頸項反張,壯熱啼哭。多由乳食傷胃,胃腸積熱,熱甚則風盛痰壅所致。治宜退熱除癇,用紫金錠、鉤藤飲(人參、全蠍、羚羊角、天麻、鉤藤、甘草)加減。
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六:“熱癇,小兒多有之。乳食傷胃,胃腸積熱,熱甚則風盛痰壅,口眼相牽,手足抽搐,腰背強直,口中吐沫,鼻裏作聲,頸項反張,壯熱啼哭。治宜退熱除癇,用紫金錠、鉤藤飲加減。”

熱癇

熱癇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性驚厥性疾病,多由乳食傷胃,胃腸積熱所致。臨床表現為高熱、煩躁不安、口眼相牽、手足抽搐、腰背強直、口中吐沫、鼻裏作聲、頸項反張等。治療上應以退熱除癇為主,可用紫金錠、鉤藤飲等方藥治療。

方劑

  • 紫金錠:由紫金錠、羚羊角、天麻、鉤藤、甘草等組成,具有退熱除癇、平肝熄風的功效。

  • 鉤藤飲:由人參、全蠍、羚羊角、天麻、鉤藤、甘草等組成,具有退熱除癇、平肝熄風的功效。

熱癇的預防

  •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睡眠,避免熬夜、過度疲勞。
  •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• 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如果出現熱癇的症狀,應立即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