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名詞介紹
證見腸鳴[2]腹痛[3],痛瀉陣作,瀉下多黃色稠粘,或註瀉如水,或米谷不化,肛門[4]灼熱[5]疼痛,後重[6]不爽,口渴喜冷,小便赤澀,脈數。
《丹溪心法.泄瀉》:「熱瀉,糞色赤黃,肛門焦痛,糞出穀道猶如湯燒,煩渴,小便不利。」
治宜清熱瀉火,用黃芩湯、柴葛芩連湯、加味四苓散、香連丸等方。氣虛有熱者,用衛生湯。陰虛火動者,用升陰丸。
參見火泄、火瀉等條。
熱瀉是一種因熱迫腸胃所致的病證。其主要表現為腸鳴腹痛,痛瀉陣作,瀉下多黃色稠粘,或註瀉如水,或米谷不化,肛門灼熱疼痛,後重不爽,口渴喜冷,小便赤澀,脈數。
熱瀉的治療原則是清熱瀉火。常用的方藥有黃芩湯、柴葛芩連湯、加味四苓散、香連丸等。氣虛有熱者,可用衛生湯治療。陰虛火動者,可用升陰丸治療。
熱瀉的預防方法包括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熱瀉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併發症。因此,如果出現熱瀉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。
參考資訊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