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罨,外治法之一。用熱湯或熱藥汁作局部淹漬的方法。有止痛、消腫、醒神的作用。例如用濕熱毛巾罨頭面醒酒,罨關節、腹部止痛;以布浸熱藥汁濕罨患處去痹消腫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:“熱罨,以熱湯或熱藥汁,浸布,覆患處。”《醫宗金鑒》卷十六:“熱罨,用熱湯或熱藥汁,浸布,覆患處,以止痛消腫。”

熱罨的適應證:

1、頭痛、頭暈、目眩、鼻塞、耳鳴等頭部疾患。 2、牙痛、咽喉腫痛、口腔潰瘍等口腔疾患。 3、胸痛、腹痛、腹脹、便秘等消化系統疾患。 4、關節痛、腰痛、腿痛等骨關節疾患。 5、跌打損傷、扭傷、挫傷等外傷。 6、神志不清、昏迷、中風等神經系統疾患。

熱罨的禁忌證:

1、對熱罨過敏者。 2、皮膚破損、潰瘍、感染者。 3、孕婦、兒童、體弱者慎用。

熱罨的注意事項:

1、熱罨的溫度不宜過高,以免燙傷皮膚。 2、熱罨的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引起皮膚過敏。 3、熱罨後,局部皮膚可能會出現紅腫、發熱等現象,這是正常的,一般會自行消退。 4、如果熱罨後局部皮膚出現紅腫、發熱等症狀,並且持續時間較長,或者伴有疼痛、瘙癢等不適症狀,應立即停止熱罨,並到醫院就診。

熱罨是一種簡單、易行、有效的外治方法,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,以免發生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