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熱淫
定義
熱淫為中醫病因學中的一種病理狀態,指外感或內生之熱邪過盛,侵襲人體,導致陽熱亢盛、津液耗傷的一類病機。其名出自《黃帝內經》,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熱淫所勝,平以咸寒,佐以苦甘,以酸收之。」此處「淫」有浸淫、過度之意,強調熱邪瀰漫或偏勝的特性。
病因與病機
- 外感熱邪:
多因感受暑熱、溫毒之氣,或六淫中的火(熱)邪侵襲肌表,內傳臟腑。如夏季暑熱熾盛,或疫癘之氣化熱,均可致熱淫為病。 - 內生熱邪:
因情志過極(如五志化火)、飲食辛辣厚味,或陰虛陽亢,導致體內陽熱積聚,形成內熱熾盛之證。
臨床表現
熱淫致病,以「熱、赤、燥、動」為特徵,常見症狀包括:
- 高熱、面赤、煩渴引飲
- 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
- 小便短赤、大便乾結
- 皮膚瘡瘍紅腫熱痛
- 舌紅苔黃,脈洪數或滑數
若熱邪深入營血,可出現神昏譫語、斑疹隱隱等症;若熱極生風,則見抽搐、角弓反張。
治療原則
《內經》提出「熱淫於內,治以咸寒,佐以甘苦,以酸收之,以苦發之」的治法,後世醫家進一步發展為:
- 清熱瀉火:
針對實熱證,選用黃連、黃芩、梔子等苦寒藥直折火勢,如黃連解毒湯。 - 甘寒生津:
若熱盛傷津,配伍石膏、知母等甘寒之品清熱兼護陰液,如白虎湯。 - 咸寒軟堅:
對熱結裡實之證,以芒硝、玄參等咸寒藥物瀉熱通便,如增液承氣湯。 - 酸收固陰:
熱邪耗氣傷津時,輔以烏梅、五味子等酸味藥收斂津氣,防其外泄。
與相關概念區別
- 火淫:熱之極為火,火淫多指局部炎上之火毒,如癰疽疔瘡;熱淫則偏重全身性熱邪瀰漫。
- 暑淫:暑為夏季主氣,屬熱邪範疇,但兼挾濕氣,故暑淫多見身熱煩渴、倦怠胸悶等濕熱交蒸之象。
古籍論述
除《素問》外,《傷寒論》對熱淫化火之證亦有詳述,如陽明經證的「四大症」(大熱、大汗、大渴、脈洪大),即為熱淫熾盛的典型表現,治以白虎湯清熱生津。
熱淫作為中醫重要病機,其辨證須分虛實表裡,治療時需權衡清熱與護陰的關係,方能切中病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