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暈,病證名。由火熱炎上所致的眩暈。主證頭目眩暈,煩渴引飲。《東醫寶鑒.外形篇》:「熱暈,火熱上攻,煩渴引飲,或暑月熱盛,宜大黃散、荊黃湯。」參見火沖眩暈條。

熱暈,又名火暈、熱眩,是指因火熱之邪上攻頭目所致的眩暈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目眩暈,煩渴引飲,或伴有面赤、口乾、舌紅、苔黃、脈數等症狀。

熱暈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外感火熱之邪,如夏季暑熱之邪侵襲人體,或因過食辛辣、肥甘厚味之品,均可導致火熱內生,上攻頭目,而致眩暈;二是內生火熱,如陰虛火旺、肝火上炎等,均可導致火熱上攻頭目,而致眩暈。

熱暈的治療,以清熱涼血、通絡止暈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大黃散、荊黃湯、羚羊角鉤藤湯等。

熱暈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過食辛辣、肥甘厚味之品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加強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  4. 夏季暑熱之時,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暑熱之邪侵襲。

如果出現頭目眩暈、煩渴引飲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