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者寒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者寒之,是中醫的一個治則,出自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。指熱證要用寒涼的方藥治療,屬逆病性而用治的正治法。根據表、里、虛、實之不同,表熱證用辛涼解表,疏散風熱;里熱證,實者用清法通里攻下,虛者則用甘涼養陰透熱或滋陰清熱等法。

熱者寒之,是根據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而提出的。五行學說認為,五行相生相剋,其中,火克金,金生水,水克火。因此,當人體出現熱證時,就需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,以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。

熱者寒之的具體應用,可以根據表、里、虛、實的不同而有所區別。

  • 表熱證:是指熱邪在表,表現為發熱、頭痛、身熱、口渴、咽喉腫痛、咳嗽、鼻塞流涕等症狀。治療時,可以用辛涼解表的藥物,如薄荷、菊花、桑葉等。
  • 里熱證:是指熱邪在里,表現為高熱、煩躁、口渴、尿黃、大便乾燥等症狀。治療時,可以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如黃連、黃芩、大黃等。
  • 虛熱證:是指陰虛火旺所致的熱證,表現為低熱、盜汗、口乾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症狀。治療時,可以用甘涼滋陰的藥物,如生地、麥冬、天冬等。
  • 實熱證:是指實邪內盛所致的熱證,表現為高熱、煩躁、口渴、尿黃、大便乾燥等症狀。治療時,可以用清熱解毒、通里攻下的藥物,如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。

熱者寒之,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治則,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但在使用時,也要注意辨證施治,不可一概而論。